血糖失控,血红蛋白“变形记”——傅里叶红外揭秘糖尿病并发症的元凶

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、器官损伤等并发症,往往与长期高血糖对体内蛋白质的“糖衣炮弹”攻击有关。而血红蛋白(Hb),作为血液中的“氧气快递员”,在高血糖环境下首当其冲。科学家如何捕捉这种微观损伤?傅里叶红外光谱(FTIR),这项看似高深的黑科技,正在成为疾控领域的“分子侦探”!



傅里叶红外光谱——给分子拍一张“CT”


傅里叶红外光谱(FTIR)通过检测分子振动产生的红外吸收信号,能“透视”蛋白质的二级结构(如α-螺旋、β-折叠)。它的优势在于:

◆无损检测:无需破坏样本,直接分析血液、组织中的分子变化。

◆高灵敏度:即使微量结构改变也无所遁形。

◆快速精准:结合算法解析,揭示蛋白质变性的蛛丝马迹。

◆疾控应用场景:从病毒蛋白分析到慢性病分子机制研究,FTIR正成为医学研究的“火眼金睛”。关键研究

        
HbA1c超标,血红蛋白“面目全非”?

样本分组:

(1)健康人群(HbA1c

(2)血糖控制良好患者(HbA1c

(3)持续高血糖患者(HbA1c ≥9.0%)

FTIR分析:聚焦血红蛋白的酰胺I带(1600-1700 cm⁻¹),解析其二级结构变化。


图片1.png

1:正常(H)和糖尿病患者的Hb的典型FTIR光谱(AB


图片2.png

图2:正常Hb (H)和糖尿病组(A和B)的代表性二级衍生物平均FTIR光谱在酰胺I带中


惊人发现:

●高HbA1c组的血红蛋白“变形”:α-螺旋(维持结构稳定的“钢筋”)减少29%。β-折叠(易引发聚集的“乱麻”)增加50%。

●结果:血红蛋白结构松散,易聚集沉淀,影响携氧能力。

●红细胞“变硬”:高HbA1c患者的红细胞从椭圆形变为圆形,柔韧性下降,难以通过毛细血管,加剧微循环障碍。

●通俗解读:长期高血糖如同“糖衣炮弹”,让血红蛋白从“钢铁战士”变成“豆腐渣工程”,最终拖累全身氧气供应!


图片3.png

表1:对对照组和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二级结构的定量估计。H组为健康对照组;A组为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(HbA1c



疾控启示——控糖不仅是数字游戏,更是分子保卫战

1、预警价值:FTIR可动态监测Hb结构变化,早于临床症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风险。例如:β-折叠比例异常升高,提示需强化血糖管理。

2、防控策略:严格控糖,将HbA1c控制在7.0%以下,避免Hb结构崩塌;抗氧化干预,补充维生素C/E,减少糖基化终产物(AGEs)对Hb的破坏。

3、技术延伸:唾液/尿液检测,未来或可通过FTIR无创筛查早期糖尿病;个性化治疗,根据Hb结构变化定制控糖方案,实现精准医疗。



未来展望——FTIR还能为疾控做什么

病毒变异监测:分析病毒蛋白结构,预测疫苗有效性。

环境污染追踪:检测大气颗粒物中的有害化学键,评估健康风险。

食品安全:快速识别食品中的非法添加剂或变质蛋白。


傅里叶红外光谱不仅是一台仪器,更是连接微观分子与宏观健康的桥梁。下一次看到HbA1c的数值时,不妨想象:这背后是一场血红蛋白与高血糖的分子博弈。控糖不止为数字达标,更是为守护每一个细胞的“呼吸权”!


图片4.png


Tensor 标准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


Tenso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具有安装便捷、使用简单、维护方便等特点,是材料科学、生物医药、石油化工、食品安全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光谱分析仪器,同时,它也是高校、研究所等机构相关专业必备的实验室分析仪器。




参考文献

Ye, S. et al. The impact of HbA1c level on haemoglobin structure in type 2 diabetics. Sci. Rep. 6, 33352 (2016).